大千世界,蕓蕓眾生,構成了一個個大小不一、特色各異的“圈子”。這些“圈子”形成的聚合能量還真不容忽視,尤其是商界中的“圈子”,舉手投足之間,便可能決定企業生死甚至行業走向。
在由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組建的綠公司年會間隙,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,這位公認的各種圈子活躍者,接受專訪時介紹:“我是三個俱樂部的成員,中國企業家俱樂部、中關村管委會顧問委員會和泰山會。剩下就是我們家人在微信上溝通,親屬也許18人。”
是什么樣的力量,能讓柳傳自愿意在圈內運動?又有哪些商界大腕在“圈子”運動?商界“圈子”到底有多大魔力?
實力驚人
柳傳志談到的“中國企業家俱樂部”,是由31位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商業領袖、經濟學家和交際家提議成立的組織,其20名理事,均是各自行業的領武士物、企業界精英中的精英。故意思的是,這個俱樂部近幾次受到高度關注,都與蒙牛有關。
2008年10月,在蒙牛臨時解決“被外資并購”危急后,牛根生含淚感激俱樂部理事。牛根生提到,得知蒙牛當時所處的窘境,為了防止境外機構惡意收購,柳傳志連夜召開聯想控股董事會,48小時之內就將2億元打到了老;饡馁~戶上,而新東方俞敏洪董事長聞訊后,二話沒說,火速送來5000萬元。分眾傳媒的江南春董事長也為老;饡A備了5000萬元救急……
“90%以上的理事、同窗從不同的角度,人力、物力、財力等方面,給予了支撐。”牛根生說。事后,此事件讓許多人感嘆牛根生的榮幸,同時也感嘆“中國企業家俱樂部”這個圈子的互助力量。
但“圈內”的這場運動不僅沒有停止,反而促進了圈內進一步合作的機會。8個月曩昔,當同為俱樂部理事的寧高寧與牛根生,在蒙牛的LOGO下把雙手握在一路時,圍繞四周的仍是俱樂部這個“圈子”的磁場。2009年7月,中糧與厚樸的總成交價達61億港幣,獲得蒙牛20%的股份。
“一拍即合”!這是中糧董事長寧高寧與蒙牛董事長牛根生,在2009年7月7日共同用以形容此次交易的一個詞。牛根生對“一拍即合”的詮釋是:“由于雙方的文化、理念基本同等。寧總是中國企業家俱樂部榮譽主席,我是輪值主席,去年交流比較頻繁,所以一拍即合。”寧高寧說,“我和?偽蠲鏁r已經有了框架,再會面有了細節,再會面就簽字了。”寧高寧直言,中糧入股蒙牛,一個緣故原由還有“把老外趕跑”。如許的邏輯,與2008年眾理事們集體救火一脈相承。大概,蒙牛此次引入的投資方,即使不是中糧,也可能是俱樂部里另一家企業。
柳傳志還吐露:“在中國企業家俱樂部中,跟我有商業合作或者將要有商業合作的,也許七八家。”他透露表現,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經常提議組織商界大佬們參與各種運動,比如2012年作為民間機構出訪英國企業,還有提議綠公司年會、拒絕吃魚翅舉措等等。“中國企業家俱樂部一是為了弘揚商業社會的正氣,二是為了企業互訪、學習和互相支撐,三是增長理事們的感情。”
在中國,實力可與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相匹敵的,還有不少。如泰山會、正和島、華夏同窗會、江南會等,每個圈子都實力不俗。能夠引發中國經濟風起云涌地轉變,商界各種“圈子”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。
商圈類型
中國是“講關系”的國度,在中國有幾種關系是分外緊張的。一個是老戰友關系,一同當過兵的關系很緊張,由于他們曾經共患難,信賴感很牢固。另一個是同窗關系。例如商界的EMBA班總裁班的關系。商人們之所以樂意付那么貴的學費,就是沖著“圈子”去的,而不是沖著學知識去的。
中國商業圈子有幾類典型的代表:
一是以同窗、校友、戰友等為紐帶建立而成的,典型代表是華夏同窗會。
華夏同窗會是一個低調而略顯神秘的組織,由曾經就讀長江商學院和中歐商學院CEO班的大佬們組成,他們每年聚會兩次,由一位同窗做東,2013年恰好輪到馬云。據傳,不能出席運動的同窗將被罰款,款項悉數進入華夏慈善基金會。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間某教授說:“在偌大的人際關系網絡中,‘學友’及‘校友’這層關系顯得分外又風趣。當你有著某種名校的血統,天然而然地加入了名校俱樂部的功利網絡之中,便掌握起某些緊張的社會資源。”因此,華夏同窗會的每一位成員在加入之后,就擁有了更多跨行業的資深而優質的資源。
二是“知本”與“資本”相結合的組織,在這里管理專家和實戰專家共享平臺。如中國企業家俱樂部、正和島等。
2010年,劉東華辭去《中國企業家》雜志社社長一職,創辦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決策者俱樂部正和島,服務包括線上社交平臺和高層線下運動。2012年6月,正和島舉辦了以“大家伙,新玩法:巨人的兒童節”為主題的開島儀式,包括柳傳志、王健林、劉強東、沈南鵬、李國慶、施正榮、張維迎在內的近300名企業家、學者參加了運動。
三是商業資本的結合組織,不同行界大腕云集,正如“會當凌絕頂”的泰山會。
泰山會成立于1994年,全名泰山產業研究院,匯聚了段永基、馮侖、盧志強、史玉柱、柳傳志、李彥宏等江湖大佬,并且每年只發展一個會員單位。上世紀90年代,在史玉柱面臨著巨人大廈爛尾、巨人電腦因非法預裝微軟公司軟件而被起訴之時,泰山會尤其是同為會員的段永基向史玉柱伸出援手,支撐其寄托腦白金東山再起。2003年末,段永基所在的四通集團以12億元收購腦白金。2007年,史玉柱復出,其一時將消息發布會改在泰山會進行,稱泰山會是其能夠復出的緊張條件。
四是以地域關系為紐帶建立的商會組織,目前比較集中的是浙商、粵商,如以馬云等八位著名浙商提議投資的江南會。
現在,以地域劃分的商幫正在復蘇,山東商幫、蘇南商幫、浙江商幫、閩南商幫、珠三角商幫成為了中國五大“新商幫”,并且有越來越多的商人開始按照地緣為本身定位,冠以“新X商”的名號。
五是因共同的背景而聚集在一路的圈子。
如“接力中國”,匯聚中國的青年精英,包括青年企業家,民企接班人,以及社會各界的卓異代表,他們胸懷積極的社會價值觀,具備將來商業領袖潛質。
生存規則
在商界,對于做投資的人而言,關系網絡尤其緊張。做投資的人必須有廣泛關系,要不然根本不敢投。所以人必須通過關系去了解事情原形。這也是如今多數海歸投資家們不敢投傳統行業,只能投海歸圈子企業的緣故原由。有企業家坦言:“加入到一個企業家俱樂部,這就如同考上名牌大學一樣。當你有著某種‘名校’的血統,就順理成章地加入了‘名校俱樂部’的網絡之中,得以掌握某些緊張的社會資源。”企業家們爭著進入這些商界的“圈子”的許多益處,首先就是可以獲得更多的資訊、資源,能更好地拓展生意。
從某種角度上看,“圈子”越高端,回報也可能越大。無論是什么緣故原由形成的商界“圈子”,但生意畢竟是生意,生意就是要贏利的。從厚樸投資蒙牛的投資邏輯上,可以看出一些門道。自成立以來,作為本土私募的厚樸,被多次與全球股權投資鼻祖KKR相比較。有說法稱,厚樸的掘金邏輯特別很是簡單,就是和KKR一樣“做大生意”:KKR的目標一樣平常鎖定在50億-100億美元之間的收購營業。
事實上,人們發現,厚樸的確是不鳴則已,一鳴驚人。在沉寂兩年之后,2009年1月,厚樸接盤英國皇家蘇格蘭銀行配售中國銀行H股中30%份額,相稱于32.4億股,涉及資金約55.4億元。5月美銀拋售建行135億股,以厚樸為首的投資團再度出手,以每股4.2元大折讓價,購入總值567億元全數股份。其中,厚樸基金接下其中約一半股份,耗資284億元。
故意思的是,厚樸此舉貌在跟隨“榜樣”KKR。不到1個月前,KKR剛剛公布,已最終完成對當代牧業的多輪股權投資,投資總額為1.5億美元。牛根生和老;,則是當代牧業的重要提議人。
偉大的投入,同樣給厚樸帶來了偉大的收益。此前,在中行和建行這兩筆交易上,厚樸基金已賺90億。而蒙牛,理應同樣不會讓方風雷失望。在中糧、厚樸入股蒙牛的新聞公布后,第二天,蒙牛股價最高已達21.45港元,相比厚樸入股蒙牛17.6港元/股的價格,收益率達到21.87%。以其18億港元的出資額計算,厚樸的最大賬面收益已達3.94億港元。
傳承發展
故意思的是,與大部分是“以小我情感帶動商業”的“圈子”模式不同,“接力中國”卻是以“精神帶動事業”。這使得“接力中國”既顯得與眾不同,又代表著某種發展趨勢。
“接力中國”是個特別的商界圈子,它是二代企業家的著名圈子,他們的思想可能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將來。接力中國全稱為“接力中國青年精英協會”。雖然它低調到幾乎沒什么名氣,但號召力在二代中卻很壯大。
31歲的浙江嘉興人陳豪是接力中國的提議人,他說,“我盼望接力中國未來出現像馬云、柳傳志式的企業領袖。當然,這必要1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。”
“二代”的力量正在集結,他們很清楚,不走出父輩的影子就太膿包了。2012年底剛被選為第二屆理事長的段劉文說,“氣場不合的我們不要。開蘭博基尼的,進入接力中國前先摘掉3根車管子再說。若是靠本身的本事掙來的,另當別論。這個組織吸納的會員,不是靠物質確立身份,而是精神。”劉段文的社會身份是漢朗光電創始人兼CEO,但接力中國的同伙都知道,他是段永基的二兒子。
萬萬不能鄙視這個組織對中國將來的影響,由于它的會員傳承著父輩創造的巨額財富,各種首富榜中的大佬和著名企業家的兒女都是接力中國的會員,他們包括梁穩根之子梁在中、劉積仁之子劉暢、劉永好之女劉暢、張宏偉之子張顯峰等。想想看,如許一個群體的結盟意味著什么?
事實上,財富賦予二代的,還有潛在的政治權力。大多數接力中國會員是地方當局“統戰”的對象,他們現在有多種身份:青聯委員、工商聯委員,以及地方企業家協會會員等等。他們也在與當局官員的孩子們交往。
在曩昔4年里,上到國際論壇(如第二屆中阿國家經貿論壇青年分會、2012NEWPOWER亞洲青年企業家夏日論壇、接力中國中俄企業家岑嶺論壇),下到參觀考察會員企業(如三一重工),接力中國組織的運動都頗有含金量。
正由于商界“圈子”神秘而又神奇,所以有人說:“企業家們猶如一顆顆珍珠,被各種圈子圈成一串串項鏈。他們通過一個又一個的‘圈子’,達到培育人脈、拓展商機之目的……”